第七十六章 经筵一-《明末求生记》
第(3/3)页
张轩不是没有弄过这
样的事情,与人谈事情的时间不够,直接将这个人拉入经筵之中,名为经筵,其实所谈的还是具体事务,根本没有谈什么经学儒学,大道微言。
只是这一次,张轩进入文华殿之后,立即感觉有些不对,因为张质在此。
这文华殿乃是南京故宫之中新修的宫殿。
很多宫殿其实都不是皇帝用,而是朝廷要用的,中国建筑之中,从来是前殿后寝,皇宫之中,有很多大殿都是文武百官用的,在南京紫禁城维修上,后宫可以放一放,但是前面很多礼仪用处的大殿,却不能凑活。
张轩问道:“辅怎么在这里啊?”
张质向张轩行礼说道:“陛下经筵乃是大事,臣自然也要来旁听一番。今日臣为陛下推荐一位大才,乃是姚江黄孝子。”
张轩目光看向一边侍立的黄宗羲,说道:“黄先生,朕早有耳闻了。”
这一句话,并非虚言,即便张轩没有穿越,黄宗羲这个名字,张轩也是听过的。只是未必全是好名字,黄宗羲自己可以以明之遗臣自居,但是弟子却有不少出仕清廷的,甚至清代修明史的底稿,就是明史稿也是出自黄宗羲的名下。
其中有种种偏颇之处,都成了公案了,最著名的就是对马士英的评价。
历史上的马士英固然不是什么好人,但是至少对大明恪尽职守,死而后已。但是黄某人的弟子,一边仕清,一边向马士英身上泼脏水。
说实话,在后世看这个时代,有时候难免强人所难。张轩亲历了这个时代,倒也明白黄宗羲的选择,他自己可以为明廷尽忠,但是他的后代弟子,却不可能为明朝,放弃自己家族的前途。
这是人之常情。但是党同伐异,人死了还做文章,就有一点不大地道了。
有这个印象在,张轩虽然知道黄宗羲在翰林院之中,但也没有委以重任的意思,在他印象之中,黄宗羲在学问之上别有长才,号称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。既然如此,张轩就想让黄宗羲当夏初大家。不要掺和朝政了。
所以给黄宗羲该有的待遇,也是有的,但并不是太亲近的。
黄宗羲并不知道张轩心中所想,恭敬行礼说道:“微臣拜见陛下。”
张轩说道:“今日是黄先生主讲吗?”
黄宗羲说道:“正是。”
张轩说道:“如此就快些开始吧。”他心中暗道:“我还有很多事情要与方先生谈,早点开始,就早点结束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黄宗羲说道。众人纷纷落座,一时俱静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