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33、拾秋二-《明末钢铁大亨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两兄弟,前两天弄了一百多个玉米棒子。今天来到豆子地里,辛苦一天足足先后找到八窝老鼠洞。收获了五十斤大豆。回去的时候沉甸甸的大豆把他俩累的够呛。

    “哥咱们明天去挖红薯吧,烤地瓜可好吃了,比烤玉米好吃。”司小柏说着就流下了口水。

    今年是开荒的第一年,实在没啥吃的,兄弟俩馋的受不了了,就去掏鸟窝,甚至捉蚂蚱,烤着吃。

    红薯是今年引进的新品种,杨凡从现代带来的种子,在多伦试种。

    明朝此时已经有了红薯,在福建一带种植。但是,此时的红薯产量很低,就是耐干旱还算有些价值。

    红薯要种植到乾隆时期,才算彻底适应了中国的土壤和气候,产量才开始大幅度提高。

    多伦的商店里有红薯卖,被称为城里的人称为“地宝”。

    今年试种也引起了很多人关注,毕竟很多人都在夜市里吃过烤地瓜。那种烤的流着金黄色的蜜糖的地瓜,可是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。

    红薯果实由于埋在地下,隔着地皮很难刨干净,尤其是井台边、地头、垄沟畔,一些红薯秧蔓早早干枯,往往被先前刨红薯的人忽略。

    拾秋的时候,只要发现了残留的秧蔓根部,就会顺着挖出一串红薯来。就算没有发现红薯棵子,随便在地里用铁锨乱翻,一天也能翻出几十斤来。

    司小松一听烤地瓜,也动心起来,可是考虑到地瓜地在另一个方向,太远了。而且还要找机会去弄松子,就很有些犹豫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,明天我们去弄地瓜,咱们也去碰碰运气。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,我最爱吃烤地瓜了,上次去夜市,官府在推广,有试吃。可好吃了,但是我娘不给我买,还踢我。”司小柏委屈的说道。

    拾秋,除了粮食外,还有很多的经济作物也可以捡拾。

    经济作物就拿花生来说,因为果实小,收获时比红薯遗漏得还要多。只要你肯在收获过的花生地里弯弯腰,用手随便挖几下,就能捡到一两个花生果。

    今年的花生地,是很多人早就盯着的。毕竟官府在夜市推广了几天后,这种高含油脂的零食实在太对这个年代人的胃口了。

    今年多伦城还种植了一万亩棉花。毕竟冬季就要来了,这几万人还要做棉衣和棉被。需求很大。

    城里出来拾棉花的大多是女人,毕竟这里冬天太冷,冬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棉衣。如果去商店里买棉花很费钱的,毕竟一家老小每一个人都要做棉衣的。

    这次开放拾秋,好多女人就打算,能捡拾多少算多少,毕竟也算是省钱了不是。

    没来这里之前,她们就捡拾过棉花,都有经验。她们把摘花时没有摘干净的棉朵收入囊中,还把没有开放的棉花桃子掰开,取出里面的硬瓣子,回去后晒到房顶上,干后照样可以弹成棉絮。虽然棉绒短了一些,织布不行,但做棉衣和棉鞋,絮被子和褥子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这次拾秋,很多家长承诺,捡回来的粮食和蔬菜,孩子们可以拿去市场上售卖。

    赚的钱一半归家里,一半作为孩子的零花钱。孩子们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儿,一个个的开心死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