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背后-《重生之文娱高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研究过《文化苦旅》的人都知道,他在传统文学上的造诣极深。对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。

    所以前段时间传出他要在武大开坛讲论语的时候,我是抱着期待的心情的。奈何杂务缠身,不能亲临现场聆听教诲。

    去过的作家集体称赞,在我的意料之中。但更加勾起了我的求知之心。希望朱子清先生早日把论语心得集结成册,让我等也能一睹大作。”

    “研究过朱子清的作品就知道,他思想活跃犹如天马行空不着痕迹。>    吧_    w·w`w`.`童话、漫画、诗词、散文、小说等均有涉猎。

    一般作家限于思维方式。写作风格,作品与作品之间多有雷同之处。唯独朱子清的作品,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。

    如果不看作者名字,只看内容。绝对想不到这是同一个作家写的。硬要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,那就是每一部都是那么的经典。

    但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点,朱子清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。他的诗词、他的散文集、他的古文都证明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所以当他说要在武大开坛讲论语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奇怪。一个对传统文化如此了解的人,怎么可能没有研究过论语呢。”

    有赞的,有夸的,有认同的。自然也有不同意见的。

    “朱子清才华横溢,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天才,这些我都承认。说他在传统文化上研究颇深,我也承认。说他对论语有研究,略有心得,我也认同。可要说自成一家之言,我怎么都没办法相信。”

    “通俗文学为了销量进行炒作我们理解,也忍了。可传统文学什么时候也需要用这种吹捧打名气了?请给文坛留一点净土好吗。”

    “二十岁青年在论语研究上自成一家,真不知道你们是想成全他,还是想害他。难道就没有听说过捧杀吗?”

    朱子清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,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文坛的认可,没有人否认他的才华。

    大家的分歧出在了一个地方,那就是“自成一家”。自古至今,自成一家的无不是大师。

    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作家拥有大师的实力,这是件事太挑战人的智商。哪怕有二十几位名家点评认可,也没有人愿意相信。

    明珠市,文化之旅,总编办公室。

    “这个朱子清真是太不消停了,文坛但凡生点事都能和他扯上关系。不知道的,还以为文坛就他一个人呢。”吴文辉翻着报纸,和坐在对面的张明湘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就叫锥在囊中想不冒尖都不行。朱子清的才华就像锥子,在文坛想不冒尖都难。”张明湘背靠在沙上,眯着眼说道。

    “确实,不过可惜了。这样有才华的人居然不能为我所用。”吴文辉惋惜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中国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人才。少了他,还有更多的人才能为我所用。没什么可惜的。我更担心的是他和陈启明贾其功走的太近。”张明湘嘴上说的担心,语气懒洋洋的哪有一点愁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没什么值得担心的。他和陈启明贾其功走的近对我们反而是好处。”正在审阅新一期杂志样刊的于鼎双突然说道。

    “何解?”

    “这是个多元化的世界,没有谁能一手遮天。支持陈启明的人,不一定就会反对我们,此其一。

    其二,国家在背后操控,他们允许东风压倒西风。但要是东风太厉害,压的西风没有喘息的机会。国家就会出面扶持西风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