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章 知我罪我,其唯春秋-《明末求生记》
第(2/3)页
而现在他也要面对这种妥协了。
张质并非反对张轩清丈,甚至他也觉得要好好查一下。但是他从点,却没有清查到底的决心,不过是为整顿财政而已。
张轩思来想去,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,他本来想将大夏朝廷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落每一个人。
而今看来,到底能不能做到。却不一定,甚至说做到了,就真的是好事吗?
一个庞大的可以控制到每一个人的政权,对百姓来说一定是好的吗?
这一个问题,即便是在现代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。
大政府的边界是什么?张轩并不知道,但是他却必须确定大夏朝廷的边界了。
不要想,朝廷上承天命,下得人心,无所不统。必须承认有什么东西是朝廷管不了的。
即便是一时管了。将来也未必能坚持下去的地方。
忽然他有些理解朱元璋的心情,朱元璋留下的体制,有诸多问题,可以用笨拙来形容。
但是这种笨拙的制度,在明亡之后,又被清所继承。并非没有优点的。
就是内敛稳定。
与宋元相比,宋朝的各种专卖,各种新法。乃是纸钞大贬值,种种金融手段,可谓精妙。但是最后下场如何。
就是蔡京一次次用聪明的办法,收刮各地的财源,以至于东京陷落的时候,各地方官勤王的不多,反而多是义兵,就说明了很多问题。
很多时候,每一个制度设想出来的都是聪明人,但是将事情办坏的也是聪明人。
不是聪明人不至于还不至于将天下败到这种地步。
而朱元璋留下的制度,笨拙之极,但是却支撑了大明数百年,甚至有人说,如果没有张居正变法,大明朝廷想加三饷都做不到。
因为在程序上做不到。真假暂且不说,就可见朱元璋的体制或许低效,但是稳定。
对一个朝廷来说,稳定本身更重要,即便是现代,也都说稳定压倒一切吗。
张轩心中忽然有一些胆怯了。
是的,他即便不是专门学金融的,但也知道,很多金融工具,甚至将来准备将银币,纸币化,开辟证券市场,用这种种办法凑集北伐经费。
但是放在一个开国帝王的心中,这些东西真的好吗?
都是双
刃剑。今日用其锋芒,终究有一天要承受伤害的。张轩将自己的很多想法重新推敲了一遍。
他不绝能因噎废食,但也不得不考虑大夏的现状,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耳。
至于他今日做的事情,将来有什么祸端,张轩心中微微一叹:“知我罪我,其唯春秋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