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中庸之道-《宇宙传世》
第(2/3)页
《诗》曰:‘德輶如毛。’毛犹有伦,‘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’至矣!”
宋老爷子先把中庸的最后一章念的一遍,接着解释道:“《诗经》说:‘身穿锦绣衣服,外面罩件套衫。’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,所以,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;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。君子的道,平淡而有意味,简略而有文采,温和而有条理,由近知远,由风知源,由微知显,这样,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。
…………
《诗经》说:‘我怀有光明的品德,不用厉声厉色。’孔子说:‘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,是最拙劣的行为。’
《诗经》说:‘德行轻如毫毛。’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。‘上天所承载的,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。’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!”
前面一位老人沉吟片刻说道:“妙,妙,妙,这种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气的境界吧?”
宋老爷子微笑道:“不错,空气无声无色无味,谁也看不见听下到嗅不出,可是谁也离它不开。德行能到这种境界,当然是种仙至人了。可谁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?就是孔圣人也未必就能达到吧。
所以还有次一等的境界,这就是“轻如毫毛”的境界。借用诗圣杜甫的诗,是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《春夜喜雨》的境界。这种境界,和风细雨,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,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,这大概就是圣人的境界吧。”
前面一位老人说道:“不错,那种声色俱厉的疾风暴雨式的做法,那种强制性的劳动改造的方法,正如孔子所说:“末也!”已谈不上什么境界,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罢了。”
宋老爷子点头微笑道:“不错,今天这章是《中庸》全篇的结尾,重在强调德行的实施。从天理到人道,从知到行,从理沦到实践,从”君子笃恭”到”天下平”,既回到与《大学》相呼应的人生进修阶梯之上,又撮取《中庸》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。各段文字,既有诗为证又引申挥。难怪得朱熹要在《中庸章句》的末尾大感叹:‘这样反复叮咛以教人的用意是多么深切啊。’”
能来这里的都是对儒学有着一定的热爱和基础的,四周众人都听得如痴如醉,连王正也觉得获益不少,这才是短短的一段中庸而已,可见儒学还是大有可为的。
不管什么,有认同的,自然就有反对的。
这时有人上前一步说道:“宋老先生辛苦了,在下孔林,三年来,宋老先生每天在这里宣扬我华夏儒学,让大家获益良多,然而中庸之道许多地方我却不敢苟同。”
第(2/3)页